学校主页

团学活动

首页 > 学团工作 > 团学活动 > 正文

弦歌未止,在礼射中追寻千年君子之道----记美术学院观德射艺

发布时间:2025-03-05 浏览量:

弦歌未止在礼射中追寻千年君子之道

----记美术学院观德射艺

当晨曦掠过箭翎的流线型弧度,一缕弦音自青铜时代的礼乐中苏醒。在现代化教学楼的环抱间,我们重新执起这张承载文明密码的"时光之弓"。礼射,这个曾经塑造华夏君子风骨的"六艺"精粹,正以"观德修心"的永恒命题,在当代青年的指尖焕发新生。这不是简单的射术演练,而是一场穿越三千年的精神对话,在张弛有度的弓弦震颤间,我们触摸到中华文明最精微的处世哲学。

一、形神共铸的礼射之道

礼射之仪始于周代庠序,作为"君子六艺"的核心课程,其精髓在于构建"形具神生"的完整人格培养体系。《礼记·射义》有云:"射者,仁之道也。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这要求习射者不仅需掌握"执弦挟矢"的技艺,更要完成"反求诸己"的心性淬炼。

在基础姿势的习练中,每一个细节都暗合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双脚开立需如古松盘根,呈现顶天立地的中正之气;握弓搭箭讲究"三指如环",暗合《周易》"三才定位"的哲学意象;引弓至耳际的瞬间,肩背形成的完美弧线,正是《考工记》中"规天矩地"的空间美学投射。当现代学子调整呼吸凝视靶心,实则是在复现《射经》所言"志正体直"的君子风仪。

二、礼射八法的精神解码

在商周青铜器饕餮纹饰间,在《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的记载里,礼射始终作为人格塑造的重要载体存在。不同于单纯的武艺竞技,它通过"八法九容"的严谨仪轨,将道德修持具象化为肢体语言。正如朱熹所言:"射以观德,非为穿札",这项技艺最精妙处,在于将《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哲学智慧,熔铸成可触可感的身体实践

执弦:取弓时必先正心诚意,如《射义》所述"内志正,外体直"。五指扣弦的瞬间,实则是将浮躁心性收敛为"发而皆中节"的持守。这个动作暗合《大学》"知止而后有定"的修为,让现代学子在举弓之际体会"克己复礼"的真谛。

挟矢:箭矢横陈于中指与食指之间,恰似《论语》"君子周而不比"的处世之道。这个看似简单的取箭动作,实则培养着对器物的敬畏之心——每一支箭都象征着承诺与责任,正如《考工记》强调的"材美工巧"背后的人文关怀。

正筈:将箭尾精准卡入弦槽的过程,恰是《中庸》"致中和"理念的具象演绎。当竹箭的"筈"与丝弦完美契合时,人、弓、箭构成了天地人三才相参的微观宇宙,这种器物间的和谐,正是华夏文明"天人合一"的生动写照。

审固:在满弓待发之际的凝神静气,堪称礼射最富禅意的瞬间。这片刻的静止,既是对《孟子》"不动心"境界的追求,也是对现代人浮躁心性的诊疗。弓手在此刻化身为《庄子》寓言中的梓庆,达到"齐以静心"的创作状态。

举弓:双臂托举的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弓箭,更是对"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具身传承。这个动作要求"前手如拒,后手如附",暗含《周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辩证思维,在力量与柔韧的平衡中培育中正品格。

引彀:拉弓至"彀满月圆"的过程,恰似《尚书》"允执厥中"的当代演绎。当弓弦贴面而止时,箭在弦上的张力与少年心中的志气相激荡,形成《乐记》所言的"和顺积中,英华发外"的生命状态。

发矢:撒放的刹那并非终结,而是《诗经》"不失其驰,舍矢如破"的韵律高潮。这个瞬间凝结着"知行合一"的哲学智慧,将前期所有修养化作离弦之箭,在破空声中完成从"格物"到"致知"的飞跃。

敛弓:收势时的躬身整理,恰似《春秋》笔法中的微言大义。这个动作不仅是对器具的珍视,更是对"慎终如始"修为的强调,让每次射艺都成为完整的道德叙事。

三、弓箭哲学中的青春答卷

当箭矢穿透时空的帷幕,古老智慧正照亮当代青年的精神成长路径。在持续三小时的射艺训练中,浮躁的心性被规训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面对移动靶位的瞬息万变,培养出"知止而后能定"的判断智慧;团体射礼中的协同配合,则孕育着"和而不同"的处世胸襟。这些浸润在射艺中的文化基因,恰是应对现代性焦虑的精神解药。

更令人欣喜的是,社员们正以创新姿态接续传统。有人将射艺八法编成街舞动作,在身体律动中诠释古典美学;历史学社成员通过复原明代射圃,在实践中验证古籍记载。这种"创造性转化"的探索,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可感可知的青春叙事。

夕阳为箭道镀上鎏金光晕,少年挽弓的身影与竹简中的古人渐渐重叠。在这个科技奔腾的时代,我们以弓弦为琴,奏响文明传承的永恒乐章。当离弦之箭带着破空之声飞向远方,那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文化基因的定向投送。期待更多青年加入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让礼射之德融入血脉,让君子之风永驻心间——因为真正的传统,永远活在创造性的传承之中。


(指导教师:高子健)

版权所有: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地址:唐山市建设北路156号

联系方式:0315-3863220/3863221/3863223

邮编:063000

Email:tstcmsx2007@126.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