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这是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在庆祝第20个教师节时所讲到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天职是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类美好的明天播撒希望的种子,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相比,教师应当具备更高的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真诚希望人民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这是新形势下教育事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
进入21世纪,我国已经跨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应当有新时代的气息。邓小平同志强调“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人民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应当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 我们唐山师范学院作为以教师教育为重要办学特色的新型本科院校,要想把教育工作做好,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而在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系的师德建设。
一、 坚持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在教职工中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引导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肩负起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教师忠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以广博而深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教师形象为青年学生树立榜样。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往往对教师有很高的期待与要求,将教师比喻为燃烧的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但在这里也必须处理好对教师的高期待、严要求与国家、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关怀之间的关系。师德建设上的以“教师”为本,当然意味着教师应当自爱、自尊、自重、自律。让道德生活的美好、道德智慧的绚丽去以身立教。我们不应当脱离教师的职业和从事这一光荣职业者生活的幸福去片面地理解师德。教师应当在完成崇高使命的愉悦中升华道德;教师也应当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意识,做积极师德的践行者。
三、是要营造“严谨笃学”氛围,注重学术、学风与教风建设。在教师中大力开展优良教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以及刻苦钻研业务的进取精神。
教师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就必须勤奋刻苦,淡泊名利,严谨笃学,做有真才实学的人。尤其是高校教师在学术上应当有追求卓越、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在治学态度上要脚踏实地、科学求实、“为人师表”。大学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又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注重学术与学风建设是影响大学以及整个高等教育发展进步的核心问题。而当前受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负面影响,高等教育的某些方面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一些学校在管理理念和制度上出现了偏差;一些教师忘记了学术至上、真理神圣的真谛。这种制度的缺陷和心态的浮躁催生了学术泡沫与腐败,健康进步的大学精神面临严峻考验。这些都对师德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四、以建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重点,加强师德建设。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培育人才,育人是学校各项任务的核心,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那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什么?教师应当怎样对待学生呢?过去的中国一直是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我们往往将本来对“师道”的尊重片面理解成了师生之间服从与被服从的等级关系,教师的“尊严”、“权威”至上。而老师、学生、家长、社会都曾经一致认可这一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其结果往往是使得教育在许多方面成为一种压抑人的全面发展和创造精神的活动。因此,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质上可以看作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为本,建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涵。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并不是要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这一地位最重要的体现应当是对学生的理解、帮助、尊重和关爱。当前师德建设中屡屡出现的一些问题,很多方面是与这一时代精神背道而驰的,值得我们高度警觉。
与此同时,以“学生”为本也绝对不是“儿童中心主义”。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上。我们反对体罚学生,但决不是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管理以及无条件放弃对学生必要的教育性惩处;我们反对强制灌输教育,但也决不能演变成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放任自流。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由于存在片面理解教育民主和对学生的尊重,一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往往放弃了对学生品德和课业上的基本要求,其结果当然是教育效果的降低,实质上反而是对学生的不关爱、不尊重。今天我们需要旗帜鲜明地强调的是:既要建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要反对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放弃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责任不仅不是“以学生为本”,反而是最大的师德病态。
四、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建设为重点,开展优良教风、师德标兵评比活动,把师德建设纳入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考核内容。加强督促、指导,把教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要让严谨、科学、进步的学风成为学校的主流,让教育成为社会大众敬重与向往的事业,让人民教师的称号更加光荣,受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加倍尊重。
2006
年
12
月
28
日